近日,广州地铁建设新线捷报频传,七号线二期大沙东站D2出入口顶管通道实现贯通,大环线十一号线琶洲站主体结构也顺利封顶,施工进度条再次刷新。
七号线二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站点出入口通道上跨五号线净间距约6米
据悉,七号线二期大沙东站D2出入口顶管段长约60米,直径7.7米,高5.1米,主要穿越中粗砂、淤泥质中粗砂等软弱敏感地层,覆土厚度仅4.7至6.3米。顶管始发后即进入既有地铁运营五号线隧道保护范围,并在掘进过程中上跨五号线,与该线隧道结构外边线净间距约6米。同时,顶管通道接收端为大沙东站,接收端与洞门切线角度为斜交50度,此类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案例在国内外少有工程经验可供借鉴。
七号线二期大沙东站D2出入口工程。
针对本次顶管施工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广州地铁及施工单位中铁十局通过多方论证、技术探讨、方案比选和可实施性讨论,最终确定了接收端采用“WSS注浆+接收箱墙施工”延长加固区至站内的整体施工方案。
为了给安全接收再增加一道保险,建设者们借鉴盾构钢套筒接收的经验,采用现浇密闭式混凝土箱体,并在箱体内充填轻质泡沫混凝土,实现人造加固体的作用,确保在端头加固条件受限严重的情况下顶管接收的安全性。线路上跨五号线过程中,建设者们全程做好监测,24小时在现场值守,保障沿线建构筑物的安全。
截至目前,七号线二期(大学城南-水西北)土建累计完成97%。11座车站全部封顶并进行机电施工,机电累计完成54%;11个区间及出入段线均已双线贯通,长轨敷设已完成。姬堂停车场进行剩余土建施工,同步进行机电施工。
成型的通道。
十一号线
土建工程累计完成近九成20座车站已封顶
十一号线琶洲站位于海珠区会展东路,车站呈南北走向,基坑总长526米,车站标准段宽73.15米,车站主体为地下三层箱形框架结构,主体基坑底板处多为中、微风化岩层,局部夹有强风化层,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开挖难度大。车站周边主要以广州市地标建筑、商业建筑和居民建筑为主,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车流、人流密集。
为推进工程建设,广州地铁及施工单位广州建筑反复研究施工方法,利用信息化施工工具,根据琶洲站各区段地层情况,结合主体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建立信息化施工实验段模型,在各项数据稳定的前提下减少换撑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引入模板台车工艺,形成流水线施工模式,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形成批量化、标准化施工生产方式,有效提升主体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
琶洲站施工现场。
十一号线(火车站-琶洲-火车站)土建工程累计完成88%。32座车站中,1座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2座已开通,20座已封顶,其余9座正在进行土建施工;32个区间中,1个已建成开通,27个已贯通,其余4个进行土建施工;出入段线进行土建施工。赤沙车辆段进行土建施工。12座车站开始机电施工;部分区间开始供电、弱电、短轨敷设施工,其中短轨敷设累计完成25%。
在建地铁线路进度更新
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海傍)土建工程累计完成87%。4座车站中,3座已封顶,其余1座进行土建施工;4个区间已全部贯通;出入场线正进行土建施工。广州新城停车场进行主体结构施工。4座车站正在机电施工。
五号线东延段(文冲-黄埔客运港)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6%。全线6座车站均已封顶并进行机电施工,机电累计完成46%;6个区间及出入段线已全部贯通,长轨敷设已完成。双岗停车场进行剩余土建施工,同步进行机电施工。
十号线(西塱-石牌桥)土建工程累计完成70%。14座车站中,1座进行前期准备,7座已封顶,6座进行土建施工;14个区间中,8个已贯通,4个进行土建施工,其余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出入段线进行土建施工。4座车站进行机电施工。广钢新城车辆段进行土建施工。
十二号线(浔峰岗-大学城南)土建工程累计完成64%。25座车站中,12座主体结构封顶,13座正在进行土建施工;24个区间中,8个区间贯通,12个进行土建施工,其余4个进行施工前准备。槎头车辆段和大学城南停车场进行土建及机电施工。
十三号线二期(朝阳-鱼珠)土建工程累计完成64%。23座车站中,9座已封顶,14座进行土建施工;23个区间中,10个已贯通,其余13个进行土建施工;出入场线已贯通。鱼珠停车场、凰岗停车场及盖体进行土建及机电施工。
十四号线二期(嘉禾望岗-广州火车站)土建工程累计完成45%。8座车站中,4座主体结构封顶,3座进行土建施工,剩余1座进行前期准备;8个区间中,3个已贯通,4个进行土建施工,1个进行前期准备。
十八号线后通段(冼村-广州东站)土建工程累计完成29%。1站1区间中,广州东至冼村区间进行土建施工;广州东站在进行前期准备。
二十二号线后通段(陈头岗-芳村)土建工程累计完成34%。4座车站中,1座主体结构封顶,3座进行土建施工;4个区间中,2个进行土建施工,其余2个进行施工前准备。
(注:以上车站名为工程暂定名,标准站名应以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准。)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通讯员 赵敬川 周会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