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发而皆中节之和 天天资讯

2023-03-21 10:41:10 来源:互联网

1、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

2、出自——战国时期子思《中庸》。

3、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6、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8、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9、译文: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

10、道是片刻不能离开的,可离开的就不是道。

11、因此,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

12、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

13、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表露出来,这叫做中。

14、表露出来但合干法度,这叫做和。

15、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

16、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17、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

18、《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19、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思所作。

20、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子思作《中庸》。

21、”李翱《李文公集·复性书》:“子思著《中庸》四十七篇,传于孟轲。

22、”自宋代开始,有学者主张《中庸》是子思与秦汉之际的儒者杂述而成。

23、清人认为《中庸》非子思所作的也不乏其人,特别是崔述,在其《洙泗考信录》卷三中提出了三条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4、而今人冯友兰、钱穆、劳思光等亦从文献、思想等方面论证《中庸》非子思所作。

25、以上两种观点各有依据。

26、现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庸》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 :

下一篇 :

x

相关推荐